第348章 移花接木谋州县(1 / 2)
但韩起果真是如列国诸侯所认为的那样,实乃一位谦谦君子也?
嘿嘿,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说,赵武以后的晋国在世界大和平环境下得到的是什么,那完全可以肯定的是,晋国收获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国内环境!
晋平公不理国政了,他只管吃喝玩乐。卿大夫们为自己的家族谋私利越来越露骨,包括韩起。
韩起首先看中的是一块土地,那便是州县。州县本来是周王室的土地,在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东北部的武德镇,后来成了晋国的领土,成为栾氏族人栾豹的采邑。
栾氏家族被灭族后,这块地便一时没了主。
当时赵武认为这块地应该属于自己,赵武的理由是州县原本属于温邑,而温邑本就是赵氏家族的封地,故应该是赵氏家族的。
但范匄和韩起都认为不应归赵氏家族所有,因为州县从温邑那里分出来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了。
由于国君不断分封土地给大夫的原因,一个县邑自从分为两块地方甚至更多地方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如果按照原本属于哪个县邑的逻辑去确定如今的归属,那是不合理的。
赵武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见两人说得都有道理,而且范匄当时还是中军将,韩起只比自己低一级。如果反驳的话,那显得自己与这两人争地了,传出去实在不好听,于是便主动放弃要求。
这下把范匄和韩起搞得很不好意思,最终就不了了之,暂时归国君所有。
赵武担任中军将时,赵武之子赵获曾经劝父亲趁机将州县给要了来,赵武当时便训斥了赵获。赵武甚至放出狠话,今后有谁敢再提州县归属的问题,处死!
那是公元前550年的事,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前中军将赵武有令,这块土地属于晋国公室,谁也别想惦记。
但韩起一当上中军将,便惦记起这块地了。
如果直接向国君要,那最有理由得到土地的肯定是赵氏家族,范氏家族也可能会来抢。而且赵武本来便有令,自己还能怎么办?
韩起是有办法的,他的办法便是移花接木。
这一招非常高明,我们来看看韩起最终是如何得到州县的。
韩起有一位郑国朋友,那是郑国六卿之一家族丰氏家族的郑国公子郑丰。郑丰凡是到晋国来,都会来拜访韩起,韩起每次去郑国,也会去看一下郑丰。
所以,韩起与郑国的丰氏家族可谓是有着相当的渊源。
前面说过,公元前539年,晋平公迎娶了齐国公主少姜。这对当时的江湖来说是一件大事,诸侯各国都来朝见祝贺,其中郑国便是国君郑简公亲自带着郑丰之子郑国大夫、公孙丰段前来朝见。
丰段是郑国前六卿之一的公子郑丰的儿子,郑国丰氏家族宗主。由于郑国的丰氏家族与晋国的韩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丰段办完正事后,便向郑简公请假,携重礼赴韩起府中拜访。
韩起早就盼望着丰段来拜访自己了,见这位风度翩翩的郑国公孙前来,韩起热情招待了他。
堂堂晋国中军将居然没有半点架子,还如此看重自己,丰段非常感动。
“元帅,家父在世时,总是提及您,说您礼贤下士,晚辈好生敬仰。今日一见,着实令晚辈更加敬重了。”丰段不大会吟诗,但话说得很实在。
“是啊,你的父亲子丰是一位君子啊。你也不错,非常知礼。象你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我们晋国,那是要得到寡君重用的。”韩起道。
“谢元帅勉励。不过,晚辈这次随国君来晋国,除了吊唁君夫人外,国君还专门嘱晚辈求计于元帅。”丰段道。
韩起道:“哦,贵君侯有何难题?”
丰段叹口气道:“还不是楚国?楚国已经发来了通知,要求我们参加由楚国主持的国际会议。
这事我们很为难,参加吧,这不合弭兵会盟的精神。不参加吧,又怕得罪楚国。寡君和卿大夫们商议后,决定来征求元帅的意见。”
韩起略微想了想,对丰段道:“这事倒也不是小事。这样吧,你过两天陪着贵国君去见寡君,我先跟寡君商议好,给予你们明确的意见就是。
不过,寡君欣赏知书达礼的人,你要预先作点准备,给他一个良好的印象。”
丰段大喜,随即又愁云满脸道:“感谢元帅美意,只是只是晚辈实在不知要作何准备啊。求元帅指点。”
韩起故意叹了口气,看了看丰段道:“这样吧,你先去熟悉一下《诗经》中这几首诗,然后在朝见寡君时,适时将这些诗赋给寡君听。
一旦寡君高兴了,不但会答应你们参加楚国召集的会议,说不定还会赏赐你呢。”
说着,韩起想了想,亲自指点了朝见晋平公时郑简公以及作为随行大夫的丰段应有的礼仪,以及配套这些礼仪一些赞美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诗歌。
郑国公孙丰段大为感动。连续两天,他都在背诵韩起指点他的诗经中的相关诗句,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彩排着与国君见晋侯的场景,把一切都了然于胸。